勿忘国耻 铭记历史
国家公祭日
- 12.13 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侵华日军在当时的中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
日军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在中国,“国家公祭日”古已有之,在古代称为“国祀”,向来是先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大事,《左传》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历朝历代,在复杂的礼仪中,始终凝结成一个不变的核心,一个最根本的认识。如果说过去的祭天、祭地、祭祖的祭祀文化,反映的是一个文明成熟程度的话,大家对一段历史的复原以及回忆,乃至将其定格、固化为一个“公祭日”,反映的则是整个民族的成熟与强大。
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对于世界的意义,是敲响警钟,促使世界各国保持唤醒的状态,不要轻易发动战争,战争是要付出代价的,南京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就是战争所带来的沉痛代价。
南京大屠杀造成30万人死难也是日本法西斯极端主义者的残忍暴行之一,也是在告诫全世界法西斯极端主义者,不要企图否定和美化其犯下的丑恶罪行和残无人性的侵略历史真相,也不要妄想企图挑战和颠覆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的和平秩序,人类为了和平与自由是不惜流血牺牲与法西斯极端主义者抗争到底的。
“卅万冤魂招不去,百年凄雨惕重来”。国家公祭恰如振聋发聩的警钟,提醒人们:历史记忆需要时常擦拭,人类道义需要不断砥砺,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愿死难者的冤魂得以安息!愿伟大的中国梦早日实现!愿我们每个同学都能茁成长!
审核:马玲娟